English

喷灌并非主方向

1999-04-27 来源:光明日报 华北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 田园 我有话说

我不是反对喷灌。问题在于喷灌到底该怎么推广?现在准备推广上亿亩,我认为这样不妥。喷灌无疑是一种先进灌水技术,它适应规模化种植,节约劳力,与土渠输水、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水方式比较无疑是省水的,也有显著增产效果,还可与施肥喷药相结合,节省人工和提高工效,有许多优点,故在发达国家喷灌发展比较多。我国也已经推广了2200万亩,水的利用率可达85%以上。但喷灌需要机械设备和动力,技术复杂,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高,群众能否承受?而且和传统的沟灌与小畦灌比,也不见得省水;也可能省一些,但不会省太多。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,全部喷灌化,是否能做到水资源供需平衡,也应分析,如果做不到水的供需平衡,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节水措施。

目前推广喷灌、滴灌主要在井灌区,在河水灌区推广喷灌、滴灌的渠系如何搞法?在多泥沙河水灌区推广喷、滴灌水将如何处理?都尚未有成熟经验。以色列的农业是出口创汇型的,附加值高,而我国却得偏重于粮食生产,所以,我认为,切不可以把推广喷灌、滴灌作为当前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主攻方向。

节水灌溉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灌区水分无效蒸腾蒸发量,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。于是我们就要认定农业节水的主攻方向。我认为应当放在河水灌区(渠灌区),尤其是大型河水灌区。为什么?农业生产就其用水情况可分为两大类,即旱地农业(雨养农业)和灌溉农业。灌溉农业又可分为地表水灌溉与地下水灌溉。就比较而言,旱地农业和地下水灌溉农业所用的水都是当地水源,单位面积用水量较少,对其他地方的影响也较小。利用河川径流灌溉则不然,它面积大,单位面积灌水量多,其引水对河道下游的远离水源区会产生重大影响,而且引水也会对本地带来地下水位抬高,土壤次生盐碱化、沼泽化,加重洪涝灾威胁问题;引黄灌区还造成灌溉排水系统严重淤积等。70年代以来,北方黄河、海河等许多河道断流,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气候影响,而是各地灌区大量引水的后果。结果上游浪费水,下面没得用;靠近水源的地方浪费水,远离水源的地方没得用。

水绝对不是越多越好。河水灌区由于管理粗放,用水量大,灌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,不仅农田蒸腾蒸发量大,而且非耕地的潜水蒸发量也大,既剥夺了其他地方的用水权,又导致当地产生有害影响。

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,就是按照“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基础,引河水补源”的原则,对灌区进行技术改造。换句话说,就是在渠灌区内打井,井渠结合、排灌结合,让地下水与天降水形成一个小循环。具体要求是,通过开采地下水灌溉或竖井排水措施,控制灌区地下水埋深,为防止秋末春初土壤盐渍化,在雨季过后应使地下水埋深达到2米左右(这是防止土壤返盐的临界深度);雨季时为防止发生十年一遇的暴雨(根据当地除涝设计标准而定),应在雨季前预降地下水位,使暴雨后地下水位升高不致侵入农作物根系活动层。地下水埋深达不到这两项要求,则不应供给河水灌溉。这同时也是河水灌区改造中低产田,达到稳产高产的关键。如能做到这一点,黄河上游引黄灌区最少可少用一半的水,下游可少用3/4的水。

我在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四省做过调查,点上面上的都有。从调查结果来看,黄河以北一年降水量如果达到550-650毫米,地下水基本平衡,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;多了未必增产,少了肯定减产。黄河以南如果降水量达650-750毫米,地下水位也可以平衡。从当前的降水量来看,一年最多缺少50-100毫米,引黄河水量就可以很小,降水量大体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。从这点上来说,当前大量从黄河引水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。而不从黄河引水,黄河就不会断流;北方的河流如果都能利用好天降水,“南水北调”工程未必要上马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